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
2015-06-05 20:52
来源:
一、稻瘟病
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会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
1. 诱发因素
① 长期连续阴雨、湿度大、日照不足、时晴时雨、多雾、重露易发病;
② 施用的有机肥未充分腐熟,施用氮肥过多或过迟,植株生长过嫩,抗病性降低易发病;
③ 未及时晒田,或晒田不好,长期灌深水,排水不良的田块易发病;
④ 栽培过密,田间通风透光差,虫害严重的田块易发病;
⑤ 管理粗放,田间及四周田埂杂草丛生的田块易发病。
2. 防治时机
秧苗3-4叶期是预防苗瘟的最佳时期。播种前用强氯精300倍液或25%咪鲜胺2000倍液浸种可杀死种子带菌,也可有效预防苗瘟。
破口抽穗期(破口率10%、抽穗率5.0%左右)是药剂防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
3. 常用药剂
①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75%三环唑每亩40克(三环唑为预防型药剂,多次高浓度使用会有枯叶、枯尖,不闭颖等副作用);
② 25%咪鲜胺乳油每亩100毫升(咪鲜胺为预防型药剂,多用于浸种消毒);
③ 40%稻瘟灵乳油(富士一号)每亩用100ml(稻瘟灵为治疗型药剂,多次高浓度使用会有枯叶、枯尖等副作用);
④ 2%春雷霉素水剂每亩100毫升(春雷霉素为治疗型药剂,连续高浓度使用无药害)。以上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每亩兑水50-6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
二、纹枯病
高产栽培条件下一般都容易发生纹枯病,目前尚没有真正的抗病品种存在。因此,水稻全生育期纹枯病至少应防治2-3次。
1. 防治时期
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期为分蘖末期、抽穗期、孕穗初期、始穗期。
2. 防治指标
分蘖末期病蔸率15-20%,孕穗期病蔸率20-25%。
3. 常用药剂
① 每亩用20%井岗霉素粉剂50克,或10%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
② 30%苯甲丙环唑(爱苗)20毫升;
③ 10%己唑醇40毫升;
④ 拿敌稳、好力克等对纹枯病的防效也较好。
以上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前期每亩兑水50公斤、中后期每亩兑水6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
三、黑条矮缩病
黑条矮缩病由白背飞虱带毒引起,一定要做好秧田的防治,做到“治虱防矮”。秧田防治要求在秧苗2叶至3叶期和移栽前5~7天,分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40~5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施药时秧田附近杂草须同时喷药。
四、稻曲病
稻曲病的防治适宜时期在孕穗后期,即在破口前5~7天第一次施药。如天气原因需第二次施药,则在破口抽穗盛期(破口抽穗50%左右)施药。
选用药剂:① 每亩用30%苯甲丙环唑(爱苗)20毫升;② 10%己唑醇40毫升; ③ 43%戊唑醇20毫升; ④ 5%井岗霉素水剂250毫升。以上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每亩兑水6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
五、钻心虫(二化螟、三化螟)
近几年发病重的主要原因是早、中、晚稻混栽,使虫子世代重叠,不利于统一防治。
防治策略:采用“狠治一代(5月中旬早稻),控制二代(中稻)、三代(晚稻)”的策略。
防治指标:分蘖期枯鞘株率3-5.0%,穗期枯鞘株率2.0%左右。
主要药剂:① 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每亩10毫升;② 20%氟虫双酰胺(垄歌)每亩10克;③ 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稻腾)每亩30毫升;④ 20%三唑磷乳油200毫升;⑤18%杀虫双水剂250毫升;⑥ 2%阿维菌素乳油150毫升。以上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每亩兑水6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
六、稻纵卷叶螟
防治策略:稻纵卷叶螟采用“狠治二代,巧治三代,挑治四代”的策略,主要为害世代的一、二龄幼虫盛期为药剂防治最佳时期。
防治指标:分蘖期百蔸虫量50~60头,孕穗期百蔸虫量30~40头。
主要药剂:① 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每亩10毫升;② 20%氟虫双酰胺(垄歌)每亩10克;③ 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稻腾)每亩30毫升;④ 48%毒死蜱乳油每亩100毫升;⑤ 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甲维盐)每亩30克。以上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每亩兑水6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
七、稻飞虱
防治指标:分蘖期百蔸虫量1000~1500头,抽穗期百蔸虫量1500~2000头。
主要药剂:① 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每亩50克;②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③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④ 10%烯啶虫胺每亩30毫升。以上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每亩兑水6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
在稻飞虱大发生或暴发成灾时,可使用速效性药剂敌敌畏、速灭威等迅速扑灭。
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