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怎样提高水稻分蘖力
发布时间: 2020-04-24 14:33:00.000
怎样提高水稻分蘖力呢?袁创专家来给大家支招啦!
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国际领先技术为先导、集超级稻育繁推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作物种业新秀,不断开拓创新,源源不断的培育出令广大消费者更加满意的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继2015年推出铁杆、巨穗、吨粮、优质的吨粮稻Y两优900以来,不断有广适高产的三高稻(即:超高产、高抗倒、高档米)Y两优957、穗大粒多的黄金稻Y两优911(适合虾稻、麦后稻种植)、米质优良的全能稻旺两优958和高产抗到的旺两优950等新品种与广大民众见面。
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水稻的分蘖率是水稻是否高产的决定性因素,而水稻的缓苗、分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五一过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启升温模式,到6月中旬左右,水稻将进入分蘖高峰期。
提高水稻分蘖力,对高产栽培很重要,特别是提高早期低位大分蘖数,因为低位分蘖越多,穗数足,而且穗越大,产量越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水稻苗期的分蘖力呢?
1、早施促蘖肥,酌施保蘖肥
氮素营养对水稻分蘖起着主导作用,水稻分蘖期的施肥量是全生育期的25-30%,所以早施速效性氮素促蘖肥,使叶色迅速转绿,是促进前期分蘖的主要措施。早熟品种分蘖期短,促蘖肥必须在插秧后7天内一次施足。而中、晚熟品种,一般在插秧后7天左右施用促蘖肥,到了有效分蘖期末,若有效茎数明显少于预期的适宜穗数时,宜酌量施用保蘖肥,促进分蘖平稳生长。
2、有效分蘖期科学水分管理
水稻插秧时为了便于浅插,一般实行薄水插秧。插秧后便适当加深水层,减少叶面蒸发,减轻植伤,以利返青成活。但也不宜过深,以免淹死下部叶片,降低水温、影响新根发生。一般1-1.5寸为宜,所谓“寸水活棵”。在秧苗返青后,要立即把水层放浅到0.5-1.0寸,以利分蘖和发根。因为分蘖的发生和根系的生长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分蘖期要求浅灌,但绝不能断水受旱,必须做到浅水勤灌。
3、适时适度晒田
3.1 晒田的作用
①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更新土壤环境。这对控制水稻群体过分发展,促进生长中心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顺利转移,对培育大穗都是十分有利的。②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晒田对水稻地上部分营养器官生长有暂时的抑制作用,植株叶色变淡、株型挺直,部分无效分蘖死亡,茎的1、2节间变短,秆壁变厚,机械组织厚度增加,增强了植株的抗倒力,改善了群体结构和光照条件。③促进根系生长。晒田期间,根系吸收力暂时减弱,促进根系下扎,白根增多,根系的活动范围扩大,根系活力增强。
3.2 晒田的时期
一般以分蘖末期至主茎幼穗分化初期较适宜。具体时期主要根据苗数决定,一般每亩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排水晒田。
3.3 晒田的程度
根据苗情和土壤而定。①看禾苗长势。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反之,应迟晒、轻晒或露田(晾田)。②看土壤情况。土质烂、泥脚深的田应早晒、重晒,低洼田、冷浸田即使禾苗长势不旺,发苗不够也应早排水,轻度晒田。③特殊田块根据实际情况晒田,如盐碱地晒田后容易引起泛碱,保水不良的新开稻田晒田后会加重渗漏,应采取多次轻晒的方法。一些寒冷地区可采用“深水淹蘖”的办法抑制后期分蘖。深以10厘米左右为宜,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0天,以免基部节间过度伸长,容易引起倒伏。
3.4 晒田的标准
田边开大裂,田中开小裂,人立不陷脚,多次轻搁的标准为田边开”鸡爪裂”,田中稍紧皮,人立有脚印。
总之,晒田不宜过头或不足,也切忌重晒或晒田过度,使分蘖骤然下降。通过晒田后,应使禾苗生长健壮。
综上,通过早施促蘖肥,酌施保蘖肥,有效分蘖期科学水分管理和适时适度晒田等措施,可有效提高水稻分蘖力,特别是增加早期的低位大分蘖,保证足穗大穗,为水稻高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文件下载
-
文件大小: 406.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