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深企自主选育超级杂交稻 亩产最高达1026.7公斤
发布时间:
2014-10-15 20:32
来源:
邓启云博士在稻田里观察“Y两优900”超级稻长势
深圳在农业高科技领域再次实现重要突破。深晚记者昨日从市经贸信息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深圳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超级杂交稻新品种“Y两优900”,在农业部组织的国家级测产验收中亩产超千公斤,达到1026.7公斤,实现了国家第四期超级稻攻关目标。
超级杂交稻亩产一千公斤
2013年,我国第四期超级杂交稻亩产千公斤攻关立项之时,从全国各地科研院所和企业选送的品种中确立了一批“主力队员”,由深圳企业——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Y两优900”从中脱颖而出,成为笑到最后的佼佼者。
在2014年厄尔尼诺不利气候背景影响下,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个“Y两优900”新组合示范片,平均亩产均超过900公斤。其中,湖南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超级稻攻关基地百亩方平均亩产1026.70公斤,此外湖南隆回县、祁东县、龙山县百亩攻关示范片平均亩产均突破千公斤大关。
深圳创世纪公司首席水稻育种科学家邓启云博士说,此次亩产突破1000公斤,得益于继续沿用形态改良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进行培育的技术路线,良种、良法、良田和良态,缺一不可。良种是指超高产稻种,良法是指先进的栽培技术,良田是指合适水稻生长的稻田,良态则是良好的水稻生长环境。
2016年后可大面积推广
邓启云坦言,如果农民以平常传统的种植方法种植“Y两优900”,达到亩产超千公斤存在难度。但按农民大田种打7折来换算,达到700公斤的产量不成问题。
“高产品种从试验田走入普通农民的大田,还需要一个过程。”邓启云介绍,在启动第三期900公斤攻关时,国家曾提出“主推第一期、示范第二期、攻关第三期”的口号,这充分说明从试验到普及会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现在‘Y两优900’的制种成本大概是每斤20元左右,卖到农民手里估计会达到60元,这个价格太高了,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个价格降下来。”邓启云预计,“Y两优900”估计要到2016年后才适合大面积推广,其推广面积的顶峰甚至要到2018年以后才可能出现。
(稿源:深圳晚报2014年10月14日http://wb.sznews.com/html/2014-10/14/content_3029252.htm)
下一页
下一页